2004年10月6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实话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“新开医院公示制”是多赢之举
舒圣祥

  据9月24日《北京青年报》报道,上海市徐汇区推出了新办医疗机构公示制度,开办医院不再是政府行政部门说了算。卫生部门在接到开办医院、门诊部、诊所的申请后,要向选址的所在小区居民进行公示。这项制度推出以来,有6家医院顺利通过居民的“考试”,而第7家医疗机构——养和门诊部的开业却遭到了小区居民的反对。
  如果没有这家门诊部的开业申请被小区居民否决,也许有人会认为这又是一场“政策秀”——我们经常入耳的都是群众看病难、医疗服务差、医院收费高等等,多开些医院,既可以方便群众就医又能带来同业竞争。缺乏竞争的医疗市场,医院本就多多益善,还用得着搞什么公示吗?许多地方的卫生部门大概也正是这么想的,于是开办医疗机构完全是政府部门说了算,附近居民毫无发言权。可事实证明,现实并非如此。
  看病就医当然是居民的必要需求之一,但是人不可能天天去医院,而医院开起来又必然带来负面影响,而且医院开起来后也不可能短时间内撤走。比如这家门诊部被居民否决的理由就是:附近医院已经很多,病人在身边频繁进出会干扰居民日常生活。就医方便与生活舒适之间,居民必然会有一个慎重的选择。新开医院公示制,给了当地居民一个说话的机会,无疑是对他们话语权的尊重。
  与此同时,对于卫生部门来说,公示制也是“服务型政府”的必然要求,是“以人为本”的理性回归。让居民决定自己的生活状态,改行政强制为公共选择,变权力拍板为权利说话,既是行政观念的进步,同时也有助于政府部门规避腐败风险。
  当然,受益最大的还是准备新开医院的经营者们。无论是被接受还是被否决,对他们来说,应该都有百益而无一害。如果通过居民“考试”,那说明自己是受欢迎的,自己做了一个正确的决定,同时,公示本身也相当于是做了一次免费的广告:医院未开,名声先传。如果最终遭到了居民的反对,经营者也没有什么好懊恼的。周边居民不欢迎,意味着没有市场,经营风险很大,相当于是做了一次免费的市场调查。
  一言以蔽之,“新开医院公示制”是至少可以使一部分人获取收益,同时又不会降低其他人利益的多赢之举,应该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推广和提倡。